近日,一用戶騎行共享單車時,遭遇車輛自動落鎖車輪抱死致其受傷的事件,引發社會對共享單車安全隱患的廣泛關注。據媒體報道,今年8月底,馬女士掃了一輛共享單車騎行,沒幾分鐘,自行車就自動落鎖致車輪抱死,導致馬女士摔傷。醫院診斷顯示,馬女士的右腳有三處骨折,兩腿都有軟組織挫傷,至少需要休養一個月。雖然否認了是軟件技術問題,但平臺的工作人員承認,車輛確實帶有遠程落鎖的功能,如果用戶忘記鎖車或是在車輛進入禁行區域時,系統可以遠程代為鎖車。
據媒體調查發現,類似的情況并非個例。多個平臺的共享單車存在騎行中突然落鎖的情況,網上發帖和投訴累計至少有40余起。有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均回應稱,經排查未發現軟件或技術漏洞,推測事故原因可能包括鏈條故障、用戶誤觸還車按鈕或用戶騎行他人未落鎖的車輛途中落鎖等場景。截至目前尚無消息披露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。
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統計,截至2024年,我國共享單車用戶數量已突破6億人,共享單車已成為不少市民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。龐大的用戶基數下,“遠程落鎖”功能的安全風險與平臺責任界定,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。用戶騎行中若因遭遇共享單車自動落鎖而受傷,平臺該擔何責?用戶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,可主張哪些賠償?企業應盡到哪些安全保障義務?本期【你問我答】由《法治日報》律師專家庫成員、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青春帶來專業解讀。
問:若用戶騎行中因遭共享單車自動落鎖而受傷,共享單車平臺需承擔哪些責任?
答:通常情況下,共享單車服務平臺與騎行者之間是租賃服務合同關系,騎行者在正常騎行過程中,突然遇到非正常落鎖導致受傷,平臺可能面臨承擔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狀態。根據民法典第七百零八條規定,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,并在租賃期限內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。如果共享單車存在剎車失靈、自動落鎖等故障,導致騎行者人身損害,說明平臺交付租賃物不合格,構成違約,應承擔違約責任。此外,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條規定,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,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,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。如果共享單車的質量缺陷是導致騎行者人身損害的直接原因,那么騎行者也可以根據上述規定,向共享單車的生產者或銷售者(通常為共享單車服務平臺)主張產品侵權責任。
同時,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,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、財產安全的要求。平臺有義務確保共享單車的安全性,若因自動落鎖問題未保障用戶人身安全,須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。綜上,騎行者在正常騎車過程中,突遇車輛落鎖致傷的,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作為請求權基礎向平臺索賠。
答:用戶可先通過共享單車App內置的客服系統反饋情況,要求平臺處理,若平臺處理不當或不予處理,可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進行投訴。若通過上述途徑仍無法解決,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索賠??芍鲝埖馁r償項目包括醫療費、護理費、交通費、營養費、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,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。若造成用戶殘疾的,還可要求平臺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。
對于具體事故情況,用戶需保存的證據材料主要包括事故現場的照片、視頻,要注意對車輛編號、鎖具狀態及周邊環境等全面取證;此外,騎行記錄、App彈窗等電子憑證以及醫院的診斷證明、病歷、醫療費發票、與平臺客服的溝通記錄,比如通話錄音、聊天記錄等均要及時固定保存,如有目擊者,盡量留存好證人的聯系方式。
答:首先,企業需確保投放的車輛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許可,符合質量安全標準,不存在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。其次,在運營過程中,要加強車輛的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,定期對車輛進行檢查,如鏈條等日常維保項目,要保留檢修、保養記錄等。同時,應向用戶提供關于租車注意事項和安全騎行的相關告知和提醒。最后,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,對于故障車輛和問題車輛及時召回維修,避免發生安全事故。
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共享單車企業的監督檢查,要求企業定期報送車輛維護保養情況等數據。建立健全共享單車行業標準,明確車輛安全性能指標。加強對共享單車平臺數據的監管,確保平臺在發生糾紛時能及時提供相關數據。此外,可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,在出現事故時,由第三方機構對車輛進行檢測,準確認定事故成因,精準劃分責任。
多個平臺的共享單車存在騎行中突然落鎖的情況,網上發帖和投訴累計至少有40余起。有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均回應稱,經排查未發現軟件或技術漏洞,推測事故原因可能包括鏈條故障、用戶誤觸還車按鈕或用戶騎行他人未落鎖的車輛途中落鎖等場景。截至目前尚無消息披露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。AC米蘭官網